機器人在現代工業中應用較為廣泛,特別是汽車線,制造公司需要用到焊接、組裝等一系列機器人產品,我國雖已在部份機器人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但是在使用壽命等核心指標上與國際主流產品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業界除加強整機設計能力之外,還需提升零部件制造水平。
放眼世界,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已經到來,而這個革命的主角就是工業機器人。在中國人口紅利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工業化要創造新的競爭力必須進行變革,生產線上機器人的應用會越來越多。相應的,機器人企業也將迎來發展良機。
目前,我國研制出了點焊、弧焊、裝配、噴漆等工業機器人產品,并得到一定應用,但是與國際主流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使用壽命短,尚未實現產品完全國產化等一系列問題上。反映到細分行業就是國內零部件制造與加工技術尚未達到主流技術要求。在此工業自動化盛世之下,本土機器人產業如要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加強零部件研發就是企業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
目前我國生產的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有80%依賴進口。據統計,工業機器人主要由機械本體、精密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五大核心部件組成,現在關鍵零部件如電動機、伺服電機、減速器基本向日本安川、三洋等企業采購,直接導致國產機器人成本上升。
以一臺25.4萬元的工業機器人為例,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系統等三個關鍵零部件的成本分別為8.5萬元、2萬元和9萬元,總計為19.5萬元。而日本安川公司工業機器人的整機制造成本僅為16.8萬元。該數據就直接表明零部件自產與進口的區別,從成本而言就削減了國產品牌最主要競爭實力。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國家首次將機器人零部件發展列為發展規劃的重點發展對象之一,這將有助于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目前,對于國內關鍵零部件生產廠商,要想縮短與國外企業的差距,發展壯大,有兩條路可以走:(1)通過與國內企業合作,學習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實現基本的技術積累和突破,與國外領先企業形成錯位競爭;(2)通過對產品進行合理的布局,利用產業鏈的協同效應,逐步進入高端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一旦核心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內資品牌即可在定價上拉開差距。若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假設平均降低30%的成本,則機器人單機制造成本可至少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