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瑞、華澳游艇、海德威是嶗山區船舶裝備制造企業的三面旗幟,今年上半年這3家企業發展迅速,分別實現了產值同比增長54.2%、316.7%和574.1%;船舶裝備制造業共實現產值達1.62億元,同比增長122%。隨著藍色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藍色硅谷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在以船舶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項目驅動下,嶗山區的工業經濟正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
“我們投資5億元建設的船舶壓載水管理裝備產業化項目將于今年底投產,其年產能將達到1000套,年收入10億元。”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船舶壓載水處理裝備生產領域,青島雙瑞和青島海德威是全球具備生產供貨商資格的16家企業中僅有的兩家中國企業。這兩家企業與國際同行同步研發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船舶壓載水處理設備,并通過建設我國新興的船舶壓載水處理設備研發生產基地,整體提升了青島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方面的水平。
隨著青島雙瑞和青島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投資建設的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產業化基地投入使用,青島將建成國內首個船舶壓載水管理裝備的產業化基地。這一產業有望成為青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一極。
除了研發生產船舶壓載水管理裝備外,雙瑞和海德威的產業化基地還分別涉足海水淡化成套設備、船載航行記錄儀、報警系統、電子海圖等船用設備,一條船舶配套產品線已經顯露雛形。
工業機器人同樣是嶗山區高端制造業發展的一個亮點。日前, 國內抓取速度最快的拾放機器人在位于嶗山區的宇方自動化控制公司研制成功。該機器人主要用于二次包裝、裝箱等領域,對小型物件進行取放,抓取速度達到一分鐘150次,并且具備相當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能夠替代高速、枯燥的勞動工序。
這一項目技術負責人李振林告訴記者:“在高速生產中,人眼對于觀察零件是否損壞、剔除損壞零件等有局限性,如果有視覺系統和機器人共同配合來完成工作,能更好地保證生產線高速運轉,同時保證質量。”該公司的拾放機器人已被上海通用、北京奔馳等多家企業采用,公司還積極在機器人控制、機械系統等方面開展攻關,以進一步鞏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技術研發水平。
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嶗山區在自動化成套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關鍵基礎零部件、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裝備制造領域已經取得了多項突破。其中,特銳德電氣制造的國內首臺箱式變電設備,漢纜集團獨立研發的國內首條海底電纜、超高壓電纜及附件,海克斯康公司生產的三坐標測量儀,宏大紡機開發的紡織機械等均實現了智能化控制的新突破,并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下一步,嶗山區將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優先支持上市、優化服務環境、實行優惠政策等措施,進一步扶持科技型機械制造企業發展,加快推進一批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項目早建成、早投產,不斷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