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隨著消費量的快速增長,我國天然氣的供應缺口迅速放大。當前天然氣行業有兩大任務:增加供給和改革天然氣價格,由此將給上游勘探開采、輸氣管道建設等方面將帶來近萬億規模的后續投資。重點看好能源裝備與油田服務行業,以及管道建設相關的鋼管企業。
需求快速增長
兩大任務待完成
我國天然氣需求近兩年快速增長。據統計,2012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077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6.5%,天然氣進口量425億立方米,增長31.1%,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471億立方米,增長13.0%。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為28.9%,比2011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預計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在2300-2500億立方米/年。
由于國內天然氣的產量增長跟不上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我國天然氣的供應缺口迅速放大。我們認為,當前天然氣行業內,有兩大任務需要完成。
一是增加供給,滿足天然氣快速增長的需求。增加供給可以有多種方法:大力建設上游產能;增加進口;其他方式獲取天然氣。
為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首先當然是建設自己的產能。我國將主要在鄂爾多斯(600295)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南海海域新建703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2015年這四大地區形成1270億立方米的產量,滿足我國一半左右的天然氣需求。
進口方面,2012年,我國進口天然氣425億立方米,根據已經簽訂的合同,2015年進口氣將達到935億立方米,增加510億立方米。另外,從2018年起,俄羅斯有望向我國供氣,供應量為380億立方米,有能力達到每年600億立方米。
煤制氣也將成為天然氣的重要來源。我國煤炭產區主要在新疆、內蒙古等西部地區,當地有較強的意愿和優勢開展煤制氣項目。中石化有意愿建設兩條合計600億方的始于新疆的煤制氣管道,輸送西部地區的煤制氣到東部地區。
二是改革天然氣價格,理順產業鏈關系。我國天然氣價格長期以來偏低,一方面壓抑了上游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不必要的需求。隨著消費量的增長,供需缺口的變大,價格改革變得急迫起來。
未來,我國必然將逐步改革天然氣定價方法,逐漸提高天然氣價格,特別是工業用氣價格。我們測算,在原油價格100美元左右的情況下,天然氣比較合理的出廠價可能在2-2.3元/立方米左右。2010年,我國調整天然氣出廠價格時,各氣田供應工業用戶出廠價多在1.20-1.60元左右,供應民用燃氣的出廠價多在0.8-1.2元的范圍內,如果出廠價提高到2.3元,那么工業用戶出廠價提價空間在0.70-1.10元之間,提價幅度大約43%-92%。
天然氣產業鏈
將有大規模后續投資
投資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投資;二是天然氣、煤制氣管道建設投資;三是LNG產業鏈建設投資。
預計上游勘探開采方面每年投資額在3000億以上,并有望保持8%-10%左右的增長。管道建設方面干線管網投資額超過5000億。LNG產業鏈投資額約300億。
勘探開發投資方面,仍然是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為主,由于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比較密切,因此二者的投資也不能完全分開。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公司的勘探開采投資,目前已經達到了每年3000億的水平。我們認為,在油價不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未來上游勘探開發投資額有望保持8%-10%左右的增長速度。
管道建設則是另一個大頭。我國的天然氣主要產地都在西部地區,而消費卻集中在東部沿海。天然氣輸送是天然氣利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國目前正在興建的長輸管道包括西氣東輸三線、陜京四線等,總長度近18000公里,我們估計總投資在3000億以上。規劃中的新魯和新粵浙兩條煤制氣管道投資額2450億。天然氣輸送僅有干線管網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套建設集氣管道和配送管道。經驗顯示,每興建1公里的干線管道,還要配建大約6公里的支線、配送管網。因此管道建設方面投資很可能近萬億。
管道輸送是天然氣輸送的最重要方法。但是在不具備管輸條件時,例如國際越洋貿易、偏遠地區以及長輸管道尚未建成時,LNG技術就成為天然氣運輸的最重要和最佳方法。預計LNG液化裝置和加氣站投資將分別達到120億和175億。
看好能源裝備與鋼管
能源裝備與油服市場規模取決于石油公司上游勘探開發投資,而投資額又與油氣價格正相關。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將推動油氣企業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從而為油氣裝備行業帶來新的機遇。油氣勘探開發總共涉及5大板塊32項服務,在相關業務及服務中,我們重點看好勘探環節中的測井設備及服務、生產環節中的穩產及增產設備及服務、油田環保等領域以及LNG產業鏈。
國內的油氣管道干線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為代表的幾大油企負責建設,成為管道干線的供貨企業,必須獲得管道干線股東的供應商資格。進入各大油企的甲級/一級供應體系,除了滿足各種資質認證(比如API體系認證等)外,還要考慮生產規模、質量保證體系、過往重大項目的參與情況,以及多年的試用情況。幾大油企各自根據自身標準,發放供應許可,各大油企之間并不通用。
除了主干網,配網對鋼管的需求更大。配網里程一般是主干網里程的4-8倍(我們按照6倍計算)。配網的管徑和壁厚小于干網,一般的鋪設強度(每公里鋼管需求量)大約是干網的1/3,也就是說,配網的鋼管需求量大約是干網的兩倍。對于配網,油企不再是主要的需求方,民營鋼管機制靈活、產銷和服務貼近客戶,同時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在配網方面,民營鋼管企業更具競爭優勢。
(來源:互聯網)
需求快速增長
兩大任務待完成
我國天然氣需求近兩年快速增長。據統計,2012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077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6.5%,天然氣進口量425億立方米,增長31.1%,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471億立方米,增長13.0%。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為28.9%,比2011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預計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在2300-2500億立方米/年。
由于國內天然氣的產量增長跟不上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我國天然氣的供應缺口迅速放大。我們認為,當前天然氣行業內,有兩大任務需要完成。
一是增加供給,滿足天然氣快速增長的需求。增加供給可以有多種方法:大力建設上游產能;增加進口;其他方式獲取天然氣。
為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首先當然是建設自己的產能。我國將主要在鄂爾多斯(600295)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南海海域新建703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2015年這四大地區形成1270億立方米的產量,滿足我國一半左右的天然氣需求。
進口方面,2012年,我國進口天然氣425億立方米,根據已經簽訂的合同,2015年進口氣將達到935億立方米,增加510億立方米。另外,從2018年起,俄羅斯有望向我國供氣,供應量為380億立方米,有能力達到每年600億立方米。
煤制氣也將成為天然氣的重要來源。我國煤炭產區主要在新疆、內蒙古等西部地區,當地有較強的意愿和優勢開展煤制氣項目。中石化有意愿建設兩條合計600億方的始于新疆的煤制氣管道,輸送西部地區的煤制氣到東部地區。
二是改革天然氣價格,理順產業鏈關系。我國天然氣價格長期以來偏低,一方面壓抑了上游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不必要的需求。隨著消費量的增長,供需缺口的變大,價格改革變得急迫起來。
未來,我國必然將逐步改革天然氣定價方法,逐漸提高天然氣價格,特別是工業用氣價格。我們測算,在原油價格100美元左右的情況下,天然氣比較合理的出廠價可能在2-2.3元/立方米左右。2010年,我國調整天然氣出廠價格時,各氣田供應工業用戶出廠價多在1.20-1.60元左右,供應民用燃氣的出廠價多在0.8-1.2元的范圍內,如果出廠價提高到2.3元,那么工業用戶出廠價提價空間在0.70-1.10元之間,提價幅度大約43%-92%。
天然氣產業鏈
將有大規模后續投資
投資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投資;二是天然氣、煤制氣管道建設投資;三是LNG產業鏈建設投資。
預計上游勘探開采方面每年投資額在3000億以上,并有望保持8%-10%左右的增長。管道建設方面干線管網投資額超過5000億。LNG產業鏈投資額約300億。
勘探開發投資方面,仍然是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為主,由于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比較密切,因此二者的投資也不能完全分開。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公司的勘探開采投資,目前已經達到了每年3000億的水平。我們認為,在油價不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未來上游勘探開發投資額有望保持8%-10%左右的增長速度。
管道建設則是另一個大頭。我國的天然氣主要產地都在西部地區,而消費卻集中在東部沿海。天然氣輸送是天然氣利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國目前正在興建的長輸管道包括西氣東輸三線、陜京四線等,總長度近18000公里,我們估計總投資在3000億以上。規劃中的新魯和新粵浙兩條煤制氣管道投資額2450億。天然氣輸送僅有干線管網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套建設集氣管道和配送管道。經驗顯示,每興建1公里的干線管道,還要配建大約6公里的支線、配送管網。因此管道建設方面投資很可能近萬億。
管道輸送是天然氣輸送的最重要方法。但是在不具備管輸條件時,例如國際越洋貿易、偏遠地區以及長輸管道尚未建成時,LNG技術就成為天然氣運輸的最重要和最佳方法。預計LNG液化裝置和加氣站投資將分別達到120億和175億。
看好能源裝備與鋼管
能源裝備與油服市場規模取決于石油公司上游勘探開發投資,而投資額又與油氣價格正相關。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將推動油氣企業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從而為油氣裝備行業帶來新的機遇。油氣勘探開發總共涉及5大板塊32項服務,在相關業務及服務中,我們重點看好勘探環節中的測井設備及服務、生產環節中的穩產及增產設備及服務、油田環保等領域以及LNG產業鏈。
國內的油氣管道干線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為代表的幾大油企負責建設,成為管道干線的供貨企業,必須獲得管道干線股東的供應商資格。進入各大油企的甲級/一級供應體系,除了滿足各種資質認證(比如API體系認證等)外,還要考慮生產規模、質量保證體系、過往重大項目的參與情況,以及多年的試用情況。幾大油企各自根據自身標準,發放供應許可,各大油企之間并不通用。
除了主干網,配網對鋼管的需求更大。配網里程一般是主干網里程的4-8倍(我們按照6倍計算)。配網的管徑和壁厚小于干網,一般的鋪設強度(每公里鋼管需求量)大約是干網的1/3,也就是說,配網的鋼管需求量大約是干網的兩倍。對于配網,油企不再是主要的需求方,民營鋼管機制靈活、產銷和服務貼近客戶,同時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在配網方面,民營鋼管企業更具競爭優勢。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