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龍頭公司的年報陸續發布,工程機械行業2012年經營狀況逐漸清晰。相比前幾年高歌猛進式的增長,2012年重工機械銷售出現了整體下滑,庫存、現金流壓力也隨之驟增,風險控制成為了決定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格局的重要因素。
最困難的一年
截至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已經有5家公司披露了2012年年報,實現凈利潤合計101.86億元,同比下降18.37%;實現營業收入980.32億元,同比下降4.29%。作為行業龍頭公司,剛剛于3月底公布年報的徐工機械凈利潤同比下滑27%,而中聯重科雖然經營情況好于行業整體水平,不過凈利潤依然同比減少了9.12%。
“2012年,全球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勢頭也開始放緩,成為了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徐工機械一位高管在總結去年業績時表示。在年報中,徐工機械管理層也將2012年稱為“工程機械行業最為困難的一年”。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國內13家主要企業2012年整體銷售收入是3698.6億元,比2011年下降了3.68%;利潤則減少了223.43億元,降幅達到34.1%。與此同時,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的利潤率由2011年8.83%降至2012年的6.04%,整體的財務費用則同比上升了73.8%。
由于前幾年受到國內投資拉動的影響,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并且加快海外收購進程,導致產能急劇放大。而隨著銷量停止了增長的“腳步”,規模擴張帶來的副作用逐漸顯現出來。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13家主要企業的銀行利息同比增加了55.38%,截至2012年年底的應收賬款合計910億元,較2011年上升了61.27%。
徐工機械的年報顯示,該公司應收賬款177.40億元,同比增長81.54%;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負34.73億元,同比下降71.12%。相比之下,中聯重科的內控舉措初見成效,截至2012年年底,中聯的貨幣資金為232億元,同比上漲了30.7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9.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42%。
徐工機械盈利下滑近三成 擬發行25億可轉債“救急”
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徐工機械26日發布2012年年報。在工程機械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321.32億元,同比小幅下滑2.54%;實現凈利潤24.66億元,同比下滑2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下滑幅度擴大為33.82%。公司擬進行每10股派發1.3元(含稅)的利潤分配方案。
抱團好“過冬” 各地紛紛成立工程機械商會
3月9日,江蘇省徐州市工程機械商會掛牌成立,將在行業內建立信息溝通機制,提供咨詢服務,通過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的一系列自律條款,力促徐州工程機械企業抱團發展。無獨有偶,在日前召開的福建晉江市裝備制造業協會2013年年會上,晉江市裝備制造業協會會長、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柯金鐤同樣提到了“抱團”發展的思路。
卡特彼勒總裁:對中國信心增強 長期投資計劃不變
在經歷了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后,中國于2011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產值第一大國。然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可能造成的制造業回流以及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成本更為低廉地區轉移的態勢,讓人們擔心一些大的跨國公司會放緩在中國的投資計劃。記者為此采訪了卡特彼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集團總裁芮德華。他表示,近幾次來中國的經歷讓其明顯感受到了中國的變化,他對中國的信心也隨之增強。
風險控制成關鍵
“目前行業內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成為一大隱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表示。不少行業人士認為,相比前十年不顧一切拼增長,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更重要的任務是控制財務和庫存風險,包括控制信用銷售、加強回款并降低庫存。
“去年下半年,工程機械行業的一些企業為了加快周轉,通過低價搶單的方式促進銷售。而中聯重科從控制風險的角度出發,主動放棄了風險較大的訂單。”中聯重科董秘申柯表示,“對于監控中發現的風險較大的客戶,我們會嚴控商務條款,杜絕客戶資質不符合要求的訂單。”
徐工機械在年報中表示,2013年該公司除了將投入12.3億元,還擬發行可轉債滿足其他重點在建投資項目的需求,預計總投資額為51億元。徐工機械強調:“公司將考慮綜合使用各種融資手段,以降低公司融資成本,并使公司的現金流及資產負債狀況更加健康和均衡。”
面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嚴峻形勢,控制風險意味著改變以往的銷售和擴張模式,必然會在短期內對企業業績產生影響。中聯重科董秘申柯表示,“我們公司2012年財務上的良好表現是非常不容易的成果,當然,資產質量的提升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主動的收縮造成公司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出現暫時的下滑。”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指出,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信用銷售實際違約率已經達到了20%-30%。受制于違約率上升、賬款回收風險加大以及由此帶來的財務費用激增等原因,三一重工[-0.20% 資金 研報]、中聯重工等機械制造公司將不會出現以往激進的銷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