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1部門31日聯合發文宣布,我國將以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為重點,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范圍擴大到傳動軸、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推動工程機械、機床等再制造,大型廢舊輪胎翻新。但在機床再制造領域的第一個行業標準卻一直遲到現在才出臺。
再制造就是讓舊的機器設備重新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它以舊的機器設備為毛坯(Core),采用專門的工藝和技術,在原有制造的基礎上進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來的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質量都不亞于原先的新品。當然原有產品不能達到再制造要求,那么只能廢棄或回收。
從我國2010年開始推行的再制造產業試點中,機床產業也在其內。目前,我國的機床保有量是800萬臺,即使每年按廢舊率3%速度淘汰,每年需要更換的機床也達到了24萬臺,在這里面就蘊含著一個巨大的市場。作為一種較為精密的工具,其中的零件不可能全部都達到了報廢的標準,有相當部份部件都具備再利用的條件。據統計,再制造產品可節省成本50%,節能60%,節材7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
我國在此之前雖然出臺再制造的試點工作,但是具體機床再制造是非常模糊的,沒有一個明確的國家標準。有關專家表示,該標準是一個基礎標準,它的核心內容是對企業生產再制造機床的流程做出詳細規定,同時重點對一些核心指標提出要求。工廠方面對再制造和維修方面的區別非常模糊,而新國標的出臺,對于規范企業的生產流程,提供了規范,而這也為用戶打開了其他相關標準的出臺,奠定了基礎。用戶方面,由于首個國標并不是一個具體的產品標準,而是一個指導規范,會重點對每個關鍵流程進行詳細的規定,如某個零部件是否可以進行再制造,基礎部件進行再制造時需達到什么樣的機械要求,哪些必須重新拆洗、哪些必須更換等等,隨著用戶對每個關鍵流程的了解,也會相應加大對再制造產品采購的信心。
在此次國家規范出臺的同時,首個重型超重型機床再制造標準目前也正在起草中,其他相應不同種類的再制造機床產品標準也會陸續制定。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國機床再制造標準相對于其試點工作進度是非常緩慢的,不利于我國機床再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首個行業規范標準出臺后,在保質的情況下加快對其它后續標準的制定,將是未來機床再制造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