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將近10年的研究,中日韓自貿區(FTA)談判于11月12日正式啟動。在中日關系陷入冰凍的當下,這一事關東亞經貿格局的突破性進展引發人們的想象。分析表明,中日韓FTA無疑可為三方帶來巨大商業利益,對汽車產業則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
繼歐洲與北美之后,全球第三大經濟圈建設由此啟動“機制化”第一步。預測結果顯示,中日韓自貿區有望使中國GDP提高2.9%、日本提高0.48%、韓國提高3.05%。學者何茂春表示,中日韓若簽署FTA,意味著占全世界GDP近1/3的新型自由貿易區歷史性地建立。
但是,對中日韓FTA的質疑聲也順勢而起。作為前車之鑒,最近歐盟與日本政府經濟合作協定(EPA)談判的啟動,已在歐洲引起了很大的波動和強烈不滿。法國、意大利等國家擔心此舉會沖擊本國的汽車制造業,極力強調協議達成后形成的不平衡競爭。
截至目前,全球范圍的區域FTA幾乎沒有汽車市場對等開放的成功先例。對于中日韓FTA,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事務所副所長箱崎大表示,目前中國對整車進口關稅較高,FTA的簽訂使三國貿易交易的稅率下降,對日本汽車企業可能會有一定利好。
就中國而言,需要考慮的還有東盟10+6(RCEP: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協定)帶來的亞太汽車競爭格局的變化。RCEP與中日韓FTA交叉,包括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而且推進很快,16國的領導人11月20日達成共識,2013年啟動、2015年完成RCEP談判?梢灶A料,中國汽車未來面臨的內外環境都將變得復雜。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微博)認為,中日韓FTA和RCEP談判啟動,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很可能挑戰大于機遇,他從中國汽車市場,美韓FTA政策,中日關系和中國汽車關稅方面進行了分析。賈新光認為,由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協議),未來也有可能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新的壓力,其鋒芒所指一定是中國25%的進口關稅和合資企業股比限制。美國此前逼迫韓國修訂FTA汽車條款,恐怕就含有針對中國的戰略意圖。
還有學者相信,由于中日的領土爭端和歷史糾葛,加上FTA涉及三方重大利益,中日韓三國或將為此耗費很長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中國的車企仍有發展空間,中國的汽車產業應該能夠再上一個臺階。隨著中國汽車產業不斷進步,主動大幅下調汽車進口關稅的概率是存在的;對合資企業的股比限制也應該會逐步放開,前提是中國汽車企業的研發和制造實力都有明顯提高。
總體上看,中日韓FTA的簽訂是把雙刃劍,對三國經濟的發展,乃至東亞經濟體的增長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國內汽車企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要利用沒有完全達成協議的這段時間“鍛煉身體”。想當年,中國加入WTO,反對的呼聲也很高,很多人擔心我國的經濟抵不住國際環境的沖擊,但這些年,我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有競爭才會有發展,就像打籃球,如果不加盟NBA,姚明、易建聯就只能在國內發展。進了NBA,競爭殘酷了,就必須讓自己強壯起來。中國作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勢必會在未來迎接更多的挑戰。FTA終究會來,既然不可避免,我們何不把它當做機會呢?
中日韓FTA,不管是福還是禍,都將令參與者面臨全新的挑戰。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