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熔盛重工──這家近幾個月來一直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中國最大民營造船企業再一次吸引各方矚目:該公司創始人張志熔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這一職務由51歲的行政總裁陳強接任。常常顛覆外界看法的陳強將全權負責起熔盛發展的重擔,領導熔盛繼續在造船業的“嚴冬”中堅守。
在接任“掌門”2天后,陳強11月28日即亮相上海,在當天召開的“2012年航運交易論壇”上,他發表了對當前中國造船業的看法。陳強認為,當前我國造船業受到重創,一些中小造船公司開始倒閉,中國造船業轉型已迫在眉睫。
據了解,現年50歲的陳強為前任熔盛重工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系造船行業專家、原上海外高橋船廠創辦人之一。
“中國接單含金量低”
中國造船業雖然號稱規模世界第一,但附加值不高。
“歐美國家造船業日益衰微,但牢牢控制著設計和技術的龍頭。目前日本啟動了以低碳船舶為核心的新一輪船型優化工程,韓國正在強化高技術船舶、海工優勢,巴西、俄羅斯等國通過國輪國造措施加入到競爭行列。”陳強說。
陳強舉例說,2011年,韓國新接訂單價值總量482億美元,單價為3567美元/CGT(修正總噸),而中國只有192億美元,單價為2087美元/CGT,中國接單的含金量明顯低于韓國。
CGT是在總噸基礎上考慮進船舶復雜度而算出的一種度量單位。以CGT計,韓國的造船廠是目前全球最繁忙的造船廠。
陳強認為,目前中國船廠大多是中小型船廠,且主要集中于低端產品的無序競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端企業不足,集中度不高,企業規模不夠,研發力量分散,無法實現資源共享。
在陳強看來,中國造船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具體來講,造船要向綠色制造發展,海工則要瞄準高端制造。
“2012年之后,海洋油氣開采中深水區將是惟一一個繼續增長的區域。但是我們現有海洋工程裝備太老了!”陳強說。
另外,中國造船業還面臨“碳稅”的挑戰。
去年7月,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通過了“新船設計能效指數”和“船舶能效管理計劃”兩項標準。
按照以上標準,2015年至2019年間新造船舶的能效將提高10%,2020至2024年間新造船舶提高20%,2024年至2028年間新造船舶提高30%。
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可援引相關免除條款,將“新船設計能效指數”的適用期限推遲到2019年后,但挑戰顯然已經來臨。
法國達飛輪船公司亞洲區總裁Claude Lebel在11月28日表示,“自2005年開始達飛輪船已經減少了30%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到2015年,達飛輪船將設立的減排目標定為50%。”
“要鼓勵戰略性重組”
造船業的窘境,部分源于陷入低谷的航運市場。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徐光在論壇上指出,航運業是比較典型的周期性產業,它受經濟周期、造船周期的影響,目前航運企業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
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CEO楊現祥昨日則稱,當前航運市場低迷,航運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往往陷入惡性競爭,管理較為粗放。
上海航交所總裁張頁提到,航運市場低迷導致糾紛頻發,扣船案件數量不斷增長;同時,與貿易、金融的關聯糾紛大增,船舶抵押融資糾紛、造船違約糾紛、拖欠船員工資報酬等糾紛增加。
“集裝箱班輪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班輪企業的發展需要依賴租船。1995年,前三大班輪企業租船比例為18%,而今天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54%。但是2012年糟糕的市場環境限制了資本的流入。”Claude Lebel說。
徐光呼吁,國際海運業低谷將持續一定時間,目前要鼓勵航運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
最近,因為中遠集團巨虧,市場已傳出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重組的消息。
熔盛瞄準高端海工制造
陳強表示,熔盛重工未來將從升級與轉型兩大方向來把握發展機遇,以綠色造船業務為核心進行升級工作,同時重點圍繞海洋工程、天然氣開發向高端制造業轉型。目前熔盛重工已在新加坡成立熔盛海事,希望借此海外平臺開拓海外高端海洋工程市場。
關于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陳強指出,公司上半年負債比率約為71%,在同業中仍處于較低水平,目前公司在各銀行的融資額度并未用完,也沒有銀行表態要縮減公司的信貸額度。“未來熔盛重工希望可以把負債比率控制在70%以內。”陳強說。
對于明年的航運市場,陳強的判斷是仍將處于低谷期,但行業情況將不會比今年更差,而一旦度過此艱難時期,相信航運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王道軍
走向成熟的中國民營船企
□ 程璐
張志熔“裸退”,陳強“接棒”,熔盛重工再次涌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業界人士將陳強的繼任稱為“臨危受命”,因為他不僅要面對國內船舶市場繼續低迷、銷售額下滑等頹勢的延續,同時又要繼續開拓海洋工程、工程機械等新業務,更要“拯救”熔盛于各方猜疑。
客觀來看,從誕生之初,再到如今的運行,熔盛重工的整個成長經歷都與“熔盛三劍客”之一的陳強息息相關,甚至于熔盛重工打造“超級造船集團”的目標,也來自于陳強的夢想。
而張志熔的離開,也許將表明熔盛不會走家族化企業的道路。正如張志熔在辭任時所說,將公司交給專業團隊管理,更便于打造“百年基業”;而他的退任,也能鼓勵新管理層更大膽地放手工作。
在全球造船行業走低,海洋工程崛起的時代,敢于冒險、喜歡挑戰的陳強還會給熔盛帶來哪些策略和執行上的轉變,是否還能繼續給外界以與眾不同的答案,我們也需要拭目以待。
(來源:互聯網)
在接任“掌門”2天后,陳強11月28日即亮相上海,在當天召開的“2012年航運交易論壇”上,他發表了對當前中國造船業的看法。陳強認為,當前我國造船業受到重創,一些中小造船公司開始倒閉,中國造船業轉型已迫在眉睫。
據了解,現年50歲的陳強為前任熔盛重工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系造船行業專家、原上海外高橋船廠創辦人之一。
“中國接單含金量低”
中國造船業雖然號稱規模世界第一,但附加值不高。
“歐美國家造船業日益衰微,但牢牢控制著設計和技術的龍頭。目前日本啟動了以低碳船舶為核心的新一輪船型優化工程,韓國正在強化高技術船舶、海工優勢,巴西、俄羅斯等國通過國輪國造措施加入到競爭行列。”陳強說。
陳強舉例說,2011年,韓國新接訂單價值總量482億美元,單價為3567美元/CGT(修正總噸),而中國只有192億美元,單價為2087美元/CGT,中國接單的含金量明顯低于韓國。
CGT是在總噸基礎上考慮進船舶復雜度而算出的一種度量單位。以CGT計,韓國的造船廠是目前全球最繁忙的造船廠。
陳強認為,目前中國船廠大多是中小型船廠,且主要集中于低端產品的無序競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端企業不足,集中度不高,企業規模不夠,研發力量分散,無法實現資源共享。
在陳強看來,中國造船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具體來講,造船要向綠色制造發展,海工則要瞄準高端制造。
“2012年之后,海洋油氣開采中深水區將是惟一一個繼續增長的區域。但是我們現有海洋工程裝備太老了!”陳強說。
另外,中國造船業還面臨“碳稅”的挑戰。
去年7月,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通過了“新船設計能效指數”和“船舶能效管理計劃”兩項標準。
按照以上標準,2015年至2019年間新造船舶的能效將提高10%,2020至2024年間新造船舶提高20%,2024年至2028年間新造船舶提高30%。
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可援引相關免除條款,將“新船設計能效指數”的適用期限推遲到2019年后,但挑戰顯然已經來臨。
法國達飛輪船公司亞洲區總裁Claude Lebel在11月28日表示,“自2005年開始達飛輪船已經減少了30%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到2015年,達飛輪船將設立的減排目標定為50%。”
“要鼓勵戰略性重組”
造船業的窘境,部分源于陷入低谷的航運市場。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徐光在論壇上指出,航運業是比較典型的周期性產業,它受經濟周期、造船周期的影響,目前航運企業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
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CEO楊現祥昨日則稱,當前航運市場低迷,航運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往往陷入惡性競爭,管理較為粗放。
上海航交所總裁張頁提到,航運市場低迷導致糾紛頻發,扣船案件數量不斷增長;同時,與貿易、金融的關聯糾紛大增,船舶抵押融資糾紛、造船違約糾紛、拖欠船員工資報酬等糾紛增加。
“集裝箱班輪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班輪企業的發展需要依賴租船。1995年,前三大班輪企業租船比例為18%,而今天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54%。但是2012年糟糕的市場環境限制了資本的流入。”Claude Lebel說。
徐光呼吁,國際海運業低谷將持續一定時間,目前要鼓勵航運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
最近,因為中遠集團巨虧,市場已傳出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重組的消息。
熔盛瞄準高端海工制造
陳強表示,熔盛重工未來將從升級與轉型兩大方向來把握發展機遇,以綠色造船業務為核心進行升級工作,同時重點圍繞海洋工程、天然氣開發向高端制造業轉型。目前熔盛重工已在新加坡成立熔盛海事,希望借此海外平臺開拓海外高端海洋工程市場。
關于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陳強指出,公司上半年負債比率約為71%,在同業中仍處于較低水平,目前公司在各銀行的融資額度并未用完,也沒有銀行表態要縮減公司的信貸額度。“未來熔盛重工希望可以把負債比率控制在70%以內。”陳強說。
對于明年的航運市場,陳強的判斷是仍將處于低谷期,但行業情況將不會比今年更差,而一旦度過此艱難時期,相信航運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王道軍
走向成熟的中國民營船企
□ 程璐
張志熔“裸退”,陳強“接棒”,熔盛重工再次涌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業界人士將陳強的繼任稱為“臨危受命”,因為他不僅要面對國內船舶市場繼續低迷、銷售額下滑等頹勢的延續,同時又要繼續開拓海洋工程、工程機械等新業務,更要“拯救”熔盛于各方猜疑。
客觀來看,從誕生之初,再到如今的運行,熔盛重工的整個成長經歷都與“熔盛三劍客”之一的陳強息息相關,甚至于熔盛重工打造“超級造船集團”的目標,也來自于陳強的夢想。
而張志熔的離開,也許將表明熔盛不會走家族化企業的道路。正如張志熔在辭任時所說,將公司交給專業團隊管理,更便于打造“百年基業”;而他的退任,也能鼓勵新管理層更大膽地放手工作。
在全球造船行業走低,海洋工程崛起的時代,敢于冒險、喜歡挑戰的陳強還會給熔盛帶來哪些策略和執行上的轉變,是否還能繼續給外界以與眾不同的答案,我們也需要拭目以待。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