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幾年前的開足馬力“造大船”,到現在的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山東船舶工業的發展跌宕起伏。
近日,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今后一個時期,各級、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核準、備案新增產能的造船、修船和海洋工程裝備基礎設施項目。
我省船舶工業產能利用率僅有50%左右
據了解,目前,省內船舶企業的產能基本上是在“十一五”到“十二五”初形成的。過去幾年間,山東船舶工業形成了造修船、海洋工程裝備、游艇制造以及配套業四個優勢門類,涌現出北船重工、京魯船業、威海船廠等實力比較雄厚的企業。截至2013年底,我省造船完工量居全國第五位,船舶產業年產能超過600萬載重噸,產能利用率在50%左右。
船舶工業是個高度國際化的產業,其發展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極大。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新增造船訂單嚴重不足,新船成交價格不斷走低。我國是全球造船第一大國。去年7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對化解當前產能過剩、擴大內外需等作出規定,也明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
我省船舶工業發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企業遇到接單、交船、融資等方面的諸多困難,暴露出我省船舶工業結構不合理、低端產能過剩、集成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省國防科工辦主任王超英表示,目前,全省船舶工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轉、不得不調的地步。今年2月,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化解過剩產能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到2017年船舶產能控制在600萬載重噸,并力爭通過5年努力使船舶產能利用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