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焜 文/攝 發自廣州
最近,杭州西部規劃建設垃圾焚燒廠的新聞備受關注(相關報道詳見本報28日A4版)。對于垃圾焚燒,最大的疑問來自于環保問題:排出來的水和氣,到底會不會影響周邊居民?盡管這個問題專家也做了解釋,但包括記者在內,對垃圾焚燒依然缺少直觀認識。
去年6月份,位于廣州白云區的廣州市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投產,口碑還不錯。于是,昨天,本報記者特意趕赴廣州,去實地瞧一瞧。
環境很優美
景觀池里中水養魚
廣州市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位于市區正北面,離市區約30公里。從白云機場出發,約莫30分鐘后,司機在一個廠區門口停車:“這里就是李坑垃圾焚燒廠。”
廠區門口,一塊巨大的LED顯示屏上,顯示著好幾個專業名詞的實時數據,包括氯化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煙塵,后頭還有跟國標的對比,盡管看不懂這些代表什么,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檢測出來的數據,比國標都要低很多。
進了廠區,除了廠房旁邊那根高大的煙囪,跟記者想象中的垃圾焚燒廠完全不一樣。一眼望去,綠樹環繞,還有一大片草地,廠房門口,甚至有一個清澈見底的景觀水池。
使勁嗅了嗅鼻子,沒有聞到熟悉的臭氣。
讓人意外的不僅如此,在廠房東面的一個水池里,還有20多條錦鯉在游來游去。逛著的時候,正巧碰到廠區的負責人之一,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圣良,他說,這些景觀水池里的水,不是外頭來的,而是廠區垃圾處理過程中的濾液經過回用后產生的中水。
記者請他帶著實地看看垃圾焚燒處理的過程,他聽說記者是從杭州來的,很爽快地點頭答應:“杭州的天子嶺我去看過,里頭挺不錯,跟居民的互動也搞得挺好。”
垃圾焚燒過程
臭氣不外跑
盧圣良說,跟杭州一樣,廣州垃圾產生量也很大,而且處于增長態勢,平均每天產生1.8萬噸左右。以前也主要靠填埋:10年間,垃圾填埋場已經從山谷變成了山包,最高的地方有20層樓那么高。
去年6月份,廣州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投入使用,每天可以處理垃圾2250噸,“二分廠就是你所在位置,目前還有4個垃圾焚燒廠項目正在推進,加上規劃中的項目,到2018年將有7個垃圾焚燒廠投入使用。”
每晚7點到次日上午11點,是垃圾車運垃圾進廠的時間。盧圣良帶著記者來到卸料大廳,這里共有16扇門,門背后就是垃圾池。盡管靠得很近,但還是沒聞到臭味。“垃圾池里頭有負壓功能,氣只能進不能出。”盧圣良笑著說。
他把記者帶到二樓一面巨大的玻璃前,垃圾處理池一覽無余:一座十幾米高的垃圾山,盧圣良說,整個垃圾池有96米長、23米寬、13米高。垃圾先要在這里呆上幾天。呆的時間長短,跟天氣有關系:連續晴天,就堆放3—5天,雨天,就放個5—7天。“這么做一是晾干垃圾里的水分,二是讓微生物發酵,燃燒更充分。”
盧圣良指著垃圾池上頭的一個抓斗說:“它負責把垃圾翻來覆去,讓垃圾得到充分攪拌。”
這個過程,垃圾產生的臭氣不光不能往外跑,還要發揮余熱——抽到爐膛助燃。
之前聽過杭州專家的解釋,記者趁機現學現賣:“垃圾焚燒會產生二噁英,你們怎么控制?”
盧圣良說,焚燒爐的溫度保持在850℃以上,加上風形成的湍流,把垃圾反復充分燃燒,最快只要2秒,就可以使二噁英排放達到歐盟2000排放標準,比現行的國家排放標準要嚴格得多。
盧圣良說,這不是隨口說說,850℃的溫度控制,爐膛里有3層共15個探頭實時感溫。另外,通過充分進風,形成漩渦,確保達到2秒以上的充分燃燒時間。
當然,垃圾燃燒產生的毒氣遠不止二噁英,還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燃燒的過程中,他們通過先后采取噴灑霧狀氨水、石灰水噴霧、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等措施和設備,最后排出去的,就只剩下氮氣、氧氣、水蒸氣等氣體了。
發電、環保磚
垃圾能生出許多寶
在廠區里,記者見到了汽輪發電機的身影。“其實,焚燒垃圾也不是就把垃圾燒掉,也有很多用處,發電就是其中之一。”盧圣良說。
垃圾燃燒產生的煙氣溫度很高,高溫煙氣經過熱交換裝置,將水加熱成蒸氣,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我們二分廠有兩臺汽輪發電機,每天焚燒垃圾2000多噸,可以發電約80萬度,廣州市平均每百戶家庭,就有兩戶可以完全使用垃圾發電。”盧圣良說。
除了發電,垃圾在垃圾池里除水的過程中產生的濾液,也能經過處理后回用。在廠房內,記者看到了4瓶水樣,分別是垃圾滲濾液、經厭氧處理、好氧處理和反滲透處理之后的水,顏色深淺變化相當明顯,最開始的黑水,經過處理,最后變得就像自來水一樣——廠區內的景觀水系,都是經過處理后的中水。
而爐渣也能成為寶貝。盧圣良說,充分燃燒后的爐渣可以做成免燒磚,用于工地或路面鋪設。
日常四層監管
居民隨時可以監督
記者發現,在廠區不遠處就有居民區,他們長期生活在這里,對這里,真的放心嗎?
盧圣良說,這就有個多頭監管的問題。針對垃圾焚燒的監管,他們總共有四層。
第一是政府層面的,包括環保、城管委等部門,環保部門有在線監測,而垃圾焚燒廠的中控平臺連通城管部門,各種信息監管部門能第一時間掌握。
第二是公眾層面,政府聘請周邊居民當監管員,給他們發證,可以隨時進入廠區,并撥付了一定的經費給他們配備相機、進行培訓。他們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將立即舉報,相關部門要查實。
第三個是企業自律。作為市屬企業,企業內部也有較為完善的監管平臺,公司里有專門的運營部門,就是給垃圾焚燒廠的日常工作“挑刺”的。
最后是第三方監管。政府邀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權威企業,檢測氣體排放、水質等相關指標。
盧圣良說,廣州還出臺了非常詳細的生態補償政策,生產垃圾的城區,要付每噸75元的費用,給處理垃圾的城區,這些錢將專項用到當地的環保生態項目中。
昨天,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就碰到很多人坐著大巴車來這兒參觀。一打聽,他們是廣州市花都區的,因為花都也要規劃垃圾焚燒廠,所以就特意來看一看。花都區城市管理局徐嘉媚說,不少居民實地來看了看項目之后,對垃圾焚燒廠的想法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