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4月29日《人民日報》)
建設長江經濟帶,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有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調整區域結構、實現中國經濟升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建設長江經濟帶,必須首先保護好母親河。
當今搞建設,環保必先行。邊建設、邊污染、邊治理,這條老路走不通了。無數的事實告訴人們: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寧要青山綠水,不要金山銀山。因此,建設長江經濟帶,首要問題是必須保證長江生態安全。
最近,有專家指出,如果再不及時保護長江,10年內長江就可能變成第二條黃河。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已經公布的資料顯示,長江的污染狀況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森林覆蓋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枯水期不斷提前;水質惡化,危及城市飲用水;物種受到威脅,珍稀水生物日益滅絕;固體廢物嚴重污染,威脅水閘與電廠安全;濕地面積縮減,水的天然自潔功能日益喪失……如果照此趨勢發展,專家關于長江的危言也許用不了10年就會成為現實。
建設長江經濟帶,先要保護好母親河。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長江生態安全關系全局,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避免產業轉移帶來污染轉移。要加強生態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做好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護。在全流域建立嚴格的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控制污染排放總量,促進水質穩步改善,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永續利用,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的新路。
建設長江經濟帶,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10多個省(市)。這些省市必須形成環保共識,走綠色生態建設之路,共同保護好母親河。如果形不成這個共識,沒有想好具體的環保措施,必將禍及當代和子孫后代。
文/毛開云